發布日期 2013/11/14 10:17:13 來源:建材網
我們不贊同經濟中心論的主張,更反對以GDP為衡量發展的核心指標。這個道理其實是顯而易見的:人類所追求的,不應當是一種單純的物質成就,而是人類的生存以及生命的質量和幸福。
首先,從科學發展觀的內涵看,發展應當是一個全面的、可持續的和可協調的發展。
其次,經濟中心論是一個特定時代的產物,經濟中心論除了帶來經濟的一時繁榮,也產生了大量的副產品。讓我們看一看廣東,這個中國經濟發展的標桿和榜樣,這個改革開放的試驗田和排頭兵,它過去30年的發展,是一幅什么樣的景象。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,廣東確實創造了令世界震驚的GDP神話,其經濟總量由1978年的186億元起步,達到萬億元用了22年,從萬億元到兩萬億元用了4年。陸地面積僅占全國不足2%的廣東,貢獻了中國(不含港、澳、臺)1 /8的經濟總量、1/7的財政收入、1 /4的實際利用外資總額和1/3的對外貿易總額。
但是,廣東的經濟增長到了2005年就開始力不從心,難以為繼了。深率先提出了“土地告急、資源短缺、人口超負、環境透支”四個“難以為繼”。廣東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十分嚴峻,由于工業污染和無節制用水,40座城市中有30座供水量緊缺,頻亮水荒紅燈。部分江河水污染嚴重,大氣環境質量令人擔憂。由于土地大量被工業占用、破壞,廣東的根食無法自給,必須依靠從外省市大量調劑。廣東,這個經濟的標桿,如果讓歷史來評判,一個失去了綠色大地、糧食不能自給、江河污染、大氣含毒的地方,經濟發展是功還是過呢?著名環境學者、美國地球政策研究所所長萊斯特.布朗曾大膽假設,如果2031年中國達到了美國的生活水平,那世界現有石油產量的127%、汽車產量的138%、紙張產量的193%都將被中國一個國家消耗掉。如果中國的發展思路不改弦更張,國際社會能接受和承擔中國的重壓嗎?
以GDP為中心是對生命形態的不尊重和否定,是對生命的反動。以云南滇池為例:滇池是中國美麗的高原湖泊,曾經吸引無數游人駐足觀賞。但是,淇池西部的西山區和安寧市是云南省重工業基地,分布有礦廠、鋼鐵廠、水泥廠、化工廠等大型高污染和高耗水企業。滇池西南部是我國的磷化工基地,分布有昆陽、??诘攘椎V,每年都有大量氮、磷等物質被帶入湖內。影響滇池的還有周邊的農業化肥使用以及生活垃圾等問題。滇池周邊工農業的發展,使美麗的淇池污染嚴重,不僅不能作為飲用水,也不能灌溉,甚至不能游泳。
自1993年以來,滇池治污已投入近48億元,未實現根本好轉。據有關統計,滇池治污的投入已經遠遠超出周邊企業產生的效益。從社會效益看,淇池周圍的工業產出是一個負數,而且還污染了一個好端端的湖泊。但從GDP數字看,則淇池污染治理的投入也可以計算到GDP之中,于是,從GDP的觀點看,淇池污染是個極大的好事情,它增大了當地的GDP,也間接地為國家的GDP作出了貢獻。淇池的污染到底有多大的負面效益呢?沒有人能夠直接衡量。但從一則云南省的規劃中,我們可以大致感受到淇池污染的負價值。2007年規劃了一項投資巨大的“淇中調水”工程,此工程預案引水總干渠長478公里,一次性建設總投資將達489億元。其中,“淇中調水”關于調金沙江水沖刷淇池污染的方案是該規劃的一個核心方案。但即便如此大規模的工程計劃投入,經認證后仍有重要的實施難題。比如,若將淇池,5億立方米的劣五類水排入年徑流量為,5501乙立方米的金沙江,對下游流域會有怎樣的影響?金沙江是長江的上游,淇池排污,又將對長江沿岸兩億多人口造成再污染。淇池污染只是發生在中國的一個例子,大大小小的例子舉不勝舉?,F在我們應當吸取各類污染的教訓,走出經濟中心論和GDP中心論的錯誤思維。
本網轉載并注明其他來源的稿件,是本著為讀者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使用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,禁止擅自篡改稿件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違反者本網也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更多>>相關資訊